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报告
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纳米系统与多级次制造重点实验室第122期学术报告 报告人:邱惠斌(上海科技大学)

时间:2020-04-13   来源: 文本大小::【 |  | 】  【打印
 

人:邱惠斌 研究员,上海科技大学

     目:聚合物功能纳米结构的可控制备与多层次自组装

     间:20160422日(星期三)

     点: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人:魏志祥 研究员 


报告内容:

自组装是创造新物质、新结构、新功能的重要手段,层出不穷的组装基元与组装方式为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功能系统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设计思路与实现方式。在生命体系中,自组装不仅是组织构造与生命活动的重要途径,也代表着物质间作用与联系的最高艺术水平。相比之下,人工自组装系统仍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但随着合成技术与调控手段的快速发展,量身定制自组装纳米结构体已然成为可能。

 

聚合物自组装灵活多变,传统的无定形嵌段共聚物能够形成球、棒、囊泡、微管等形态各异的微纳米结构,但通常难以定量设计与控制。近期,研究人员发现,对于聚乙烯、聚乳酸、聚二茂铁硅烷、聚噻吩等结晶-无定形嵌段共聚物体系,由于结晶核的外延生长,后续加入的同类嵌段共聚物能够继续在原有胶束(种子)的尾端自组装,从而形成新的胶束嵌段,同时,新生成的胶束嵌段尾端依然保持活性,可保证整个体系持续不断生长,此类自组装过程被称为“活性自组装”。报告人将围绕聚二茂铁硅烷结晶-无定形嵌段共聚物体系,向大家简单介绍如何通过活性自组装制备一维、二维、三维规整有序的纳米结构,并通过聚合物的投量与组合,以及化学修饰、复合等方法,定量控制纳米结构体的尺寸、结构与功能。在纳米水平上的精准控制,不仅为促进各种应用提供了保障,也使纳米结构体之间的多元、可控多层次自组装成为可能,例如两亲性棒状胶束在溶液中可形成三维有序超晶格,而在干燥过程中,可在基板上组装形成大孔网络薄膜。这一系列研究将积极推动人工自组装体系向成熟、优美的生命自组装体系靠拢。

欢迎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参加!